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中國足球不能再關起門自己玩了 。
結束國足的尔赛12強賽後,武磊近日已經恢複了在西班牙人俱樂部的日留容武訓練。在返回歐洲的洋球候機大廳,武磊是组两真相國足目前唯一的留洋球員,而幾乎整支日本隊球員都要返回歐洲各自的磊羡俱樂部。這樣的太凡套阵場景讓中國球迷羨慕不來 ,武磊所說的尔赛差距究竟有多大?
同一時間一則日本媒體的報道 ,也讓中國球迷嗅到濃濃的日留容武“凡爾賽體” 。日本足協計劃在德國建立一處日本國家隊訓練基地。洋球作為一個永久性設施 ,组两真相在歐洲效力的磊羡日本球員都可以在這裏進行訓練 、康複等活動 ,太凡套阵日本國家隊前往歐洲踢比賽時也可以作為訓練場地使用 。尔赛日本足協方麵表示,日留容武“現在光在歐洲留洋的球員就可以組成兩套陣容,加盟歐洲俱樂部的日本球員也越來越多 。平時在俱樂部休假日的時候,就可以來這裏訓練 ,身體和心理上的理療是十分必要的 。”
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歐洲各級別聯賽留洋的日本球員已經達到了451人之多,其中有250人在德國聯賽效力,還有一部分在歐洲其他低級別聯賽效力 。日本足球並沒有把留洋希望僅僅寄托在歐洲五大聯賽,這也是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的觀念差距。
日本足球的走出去並非一蹴而就
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留洋第一人奧寺康彥出現在歐洲賽場 。當時的日本足球為了提高國家隊水平,將國家隊隊員送到德國訓練,時任科隆的主教練漢斯·維斯韋勒覺得奧寺康彥水平不錯 ,便提供了一份職業合同 。當初奧寺本人並不願意 ,但日本足協認為這將有利於促進日本足球的職業化,他們協調古河電工為奧寺保留職位,說服奧寺及其家人,最終促成了日本首位留洋球員的誕生 。而奧寺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 ,登陸德甲的首個賽季便出場24次 ,幫助科隆隊獲得1977/1978賽季德甲聯賽和德國杯雙冠王。
1998年法國世界杯後,中田英壽登陸意甲 。三度入圍“金球獎”50人候選名單,也讓他成為日本足球在歐洲最初的名片 ,打開了日本足球與世界交流的大門 。
2010年南非世界杯後,日本球員開啟了大規模留洋潮 。此時的日本足球職業聯賽在經曆了初期的“金元時代”之後,開始走上了安定經營,持續發展的生存道路 ,日本足協要求各家俱樂部必須保證財政收支平衡 。各個俱樂部除了想辦法增加收入以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控製球員的薪資水平 。那時候J1聯賽的球員 ,平均拿到手的基本年薪不到1000萬日元(約合59萬人民幣),而J2聯賽中不到年薪200萬日元(約合12萬人民幣)的球員大有人在。
與此同時 ,走上職業化道路的日本足球 ,在校園體係和青訓體係雙軌之下,足球人口增長迅速 ,年輕球員不斷湧現 。一方麵 ,J聯賽本身的體量無法滿足這麽多的球員就業;而另一方麵,優秀的年輕球員們在J聯賽中看不到出頭之日 ,於是將眼光放到海外,尋求新的機會。
歐洲各國聯賽的俱樂部也非常願意引進這些年輕的日本球員 。一是之前中田英壽、中村俊輔等前輩的表現 ,向歐洲人證明日本球員是值得信賴的 ,甚至可以作為球隊核心;而且南非世界杯上日本國家隊的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 。
日本球員性價比高 。本田圭佑 、吉田麻也、岡崎慎司等人都是免簽加盟歐洲球隊 ,德甲多特俱樂部僅僅花了35萬歐元(約合268萬人民幣)就得到了香川真司,而長友佑都 、內田篤人也不過100多萬歐元(約合764萬人民幣)。除了轉會費,這些日本球員的薪資,也要比簽下同級別的歐洲球員便宜 。
日本球員本身也從不好高騖遠,他們大多加盟的都是五大聯賽中排名靠後的球隊 ,甚至次級別聯賽的球隊。除了歐洲五大聯賽,日本球員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
效力豪門英超利物浦的南野拓實(右前)
被譽為亞洲球壇未來第一人的久保健英
厚積薄發 。從一批批球員活躍於海外各級聯賽 ,到如今出現效力豪門英超利物浦的南野拓實、被譽為亞洲球壇未來第一人的久保健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中國足球留洋要打破“鍍金”思想
機場的這一幕 ,讓武磊心裏五味雜陳。回到西班牙後 ,他在自己的周記裏寫道 ,之前就聽說過日本隊在歐洲有大本營這個說法 ,去年底雖然有疫情 ,但是日本的海外球員照樣組成了一支完整的球隊在歐洲踢了國際友誼賽 。甚至他們的領隊都是常駐歐洲的 ,可以隨時幫助球員處理各種事務 。
作為“全村的希望”,武磊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 ,“我不止一次地呼籲我們的球員應該出來看一看,感受一下歐洲的足球氛圍和環境 。其實 ,我自己心裏也很清楚在我這個年齡出國 ,根本上已經很難給國家隊帶來一個質的飛躍。”他希望自己的留洋經曆能夠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讓留洋踢球這個學習進步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 。
武磊在中日之戰中
中國足球也曾興起過一波留洋潮,隻是出發點不同 。留洋更多是為了“鍍金”,而非學“真經”。對年輕球員來說 ,留洋能讓他們獲得比賽機會,前往海外體驗不同的足球文化和訓練模式 ,如果真能踢出名堂 ,也不愁在國內找不到一個稱心的下家。對於經紀公司來說,隻要運作一名年輕球員 “出口轉內銷” 就能賺錢。
這樣的操作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小聰明,對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沒有太大的益處 。所謂“留洋”,好比去陽澄湖“泡澡”回來的大閘蟹,身價能漲一漲 ,卻提高不了核心競爭力。算起來 ,在武磊之前 ,曾經登陸歐洲主流聯賽的隻有孫繼海 、範誌毅 、李鐵 、楊晨、謝暉、鄭智、邵佳一等寥寥數人稱得上“成功”,在中國留洋軍團中,這樣的成功率 ,甚至10%都不到。
為了推動中國職業足球的健康發展,中國足協這兩年大刀闊斧改革,對俱樂部支出 、球員年薪 、俱樂部獎金等各財務指標做出了相應規定。如今中超本土球員的收入水平已經被足協大幅度限製 ,未來對年輕球員來說留洋將是一條可選擇的出路 ,激勵他們走出國內聯賽的舒適區,中國足球不能再關起門自己玩了。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 、文字引用至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 !
Tags :(责任编辑:娛樂)